有一个股友,苦心钻研K线技术两年多,但一上实盘就亏钱,非常的疑惑,为什么他选的股票技术形态都不错,但就是走不出来。
我看了一眼他最近买的一些股票,就只有一个结论,量能不配合。
K线是资金画出来的,所以是结果,资金才是源头。
当源头都出问题了,怎么会有想要的结果,有多少预期的行情,都夭折在了成交量这件事上。
所谓的K线技术,背后都是资金主导,有成交量依托的。
抛开成交量去谈K线技术,那比纸上谈兵更可怕,而且分分钟把你套在高位。
成交量,代表资金的关注度,也代表了个股的热门程度,决定了一只股票有没有上涨的基础动能。
并不是说放量一定会涨,但放量上涨的概率很高,缩量上涨的概率就很低了。
所以,从投资的大逻辑上来讲,宁可挑选放量的股票,也别参与缩量的股票,赚钱的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缩量放量背后的深意
首先,我们要明白,成交量代表什么,再来看缩量和放量。
成交量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市场成交活跃度。
纵观整个市场,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股票,会有比较好的成交量,绝大多数成交量都是相对比较低的。
市场成交活跃度,是成交量的一个标志。
放量和缩量,代表一只股票的市场活跃度,或者说是资金关注度。
并不是说关注的资金多,就一定会上涨,但理论上关注度越高,上涨的概率就越大。
第二层,资金意见分歧度大。
成交量还说明一点,就是资金的意见分歧。
如果资金高度统一的话,理论上成交量也会很小。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股价越来越高的时候,资金的意见自然就会产生分歧,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落袋为安。
当股价越来越低的时候,愿意离场的人就越来越少,那分歧就会变小,成交量也会萎缩。
如果出现量价背离,也就是价格高分歧小,或者价格低分歧大,那本身就不是正常现象。
看懂了成交量背后的两层意思,那么就可以开始解读放量和缩量了。
1、放量。
形成放量的本质原因,是买入和卖出的撮合成交变大。
简单地说,要么就是买的人增多了,要么就是卖的人增多了,或者是买卖双方都增多了。
撮合交易表面上的成交是平等的,有买就有卖,但从成交量角度来看,完全不一样。
市场讲究的是供需平衡,成交量放大,代表了市场上要么是大量的资金在抢购,要么是大量的货物被甩了出来。
放量是根据结果判断多空强弱的,放量上涨代表最终买入的一方获胜,并且有浮盈,而放量下跌代表卖出的一方获胜,买入方都要接受浮亏。
放量的本质是博弈,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市场的供需。
2、缩量。
缩量和放量完全不同,缩量可以代表共识,也可以代表资金并不关注。
说白了,如果没资金愿意入场,再怎么有分歧,也没法放量,因为一放量就会暴跌。
很多股票的缩量都是在下跌的终末期,尤其是那些抄底资金全部都被埋的时候。
因为股价越走越低,又没有资金愿意入场抄底,筹码也是被动锁仓,形成了缩量的走势。
上涨途中的缩量,则代表主力资金的高度控盘,筹码持有者集体观望。
不要以为上涨缩量就是好事,它还反应出没有资金愿意高位跟风,主力资金出货困难。
缩量和放量只是一种现象,它反应了市场热度,并不代表百分百的上涨或者下跌。
如何通过量能辨别主力动向
量能的背后,其实是主力资金的运作。
因为只有主力资金才能让量能维持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如果单纯是依靠散户的成交,量能始终是上不去的。
主力资金本身的运作,无非就只有建仓、洗盘、拉升、出货,四个阶段,对应的量能完全不同。
1、建仓。
主力在建仓的时候,成交量其实是相对比较低迷的。
因为大刀阔斧的放量建仓,容易引发市场关注。
还有一点,就是建仓基本都是在价格低位,理论上也很难有筹码大量涌出。
所以建仓期的成交量,相对比较偏小,也比较难洞察。
建仓的后期,由于筹码越来越集中,主力会采取震荡的方式,也会有上上下下的试盘举动,所以成交量可能会在局部中放大,但不会持续放量。
底部放量,尤其是成交量巨大,一般都不是主力建仓,这一点要切记。
2、洗盘。
主力在拉升之前,一定还会有一个举动,就是洗盘。
洗盘过程中的量能,也是非常不好判断的,有一些会萎缩得非常厉害,有一些却相对比较温和。
洗盘过程中的量能变化,主要取决于恐慌盘的多少,恐慌盘越多,成交量越大。
洗盘的深度也会影响洗盘的成交量能,深度越深,量能萎缩得越多。
洗盘和出货量能的主要差别,出货的时候是想尽一切办法放量,量能衰竭不明显,主力要反复吸引资金,好让自己出货,洗盘则是不断制造恐慌,好让筹码换手。
3、拉升。
拉升阶段,也是量能最集中的释放阶段。
原则上主力完成了建仓,完成了洗盘,拉升起来盘应该很轻,但成交量还在放大。
这是由于绝大多数主力资金,在拉升途中都是边拉边撤的原因。
想要在高位一次性逃顶是不现实的,在拉升路上大量扫货,其实也是不现实的,主力原本成本价格那么低,扫货会增加自己的成本。
所以拉升途中,很多主力资金会选择对倒,尽量把筹码给到跟风盘,确保自己的资金流健康。
成交量也就无形中会不断地放出,出现量价齐升的情况。
至于那些缩量拉升的情况,只能说明跟风盘不足,未来出货的运作,可能会比较费事。
4、出货。
出货阶段,主力只有一个意图,就是大量的卖出筹码。
所以,出货成交量一定是小于拉升的,因为从双边对倒,变成了单边撤退。
但真实的出货,成交量不会一下子萎缩太多,因为量太小也是出不了货的。
出货的过程,是一个资金反复的过程,主力要尽量制造股价还有往上的可能性,迷惑散户让他们觉得这仅仅是一次洗盘,或者引诱散户补仓。
出货过程中,也就会在某些时刻出现放量的反弹,其实是在自导自演的撤退。
通过量能的识别,加上股价的波动,可以辅助的判断行情所处的位置,但不会特别的精细化,因为K线千变万化,主力的意图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只能做为重要的辅助参考。
警惕量能背离的信号
量能背离,才是最该注意的一点。
量价齐升是上涨趋势,量价齐跌是下降趋势,而高位缩量、低位放量都不是好事。
量能的背离,指的就是量能没有与股价进行匹配。
人们天生在股价上涨赚钱的时候,有交易的冲动,而在下跌被套的时候,不愿意卖出。
因此,高位的高换手,低位的低换手,才是符合交易规律的,量能背离一定有隐情。
简单介绍一下量能背离后,资金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困境。
1、股价在高位出现缩量。
高位缩量的背后,是主力资金的困境,跟风盘的不足。
主力大部分情况是先动用资金,自己拉升股价,然后再把筹码发给跟风而来的资金,形成错位的对倒,同时放出量能。
如此一来,主力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把股价拉高,同时也不增加自己的持仓量和持仓成本。
之所以出现缩量,主要是跟风盘不足所导致的。
拉升没人跟风,自拉自唱,再拉升反而很多抛压出现,于是股价大概率就在高位缩量横盘。
缩量时间越久,主力买入意愿也越弱,再上涨的概率也就越低。
一旦赚钱效应不在,想出货就变得难上加难了,缩量的结局一定是调整。
当然,一些主力明知出货困难,还是会继续缩量拉抬股价,毕竟价格越高,抛售同样的筹码能回笼的资金越多,自己的成本安全垫也越充分。
所以,高位缩量需要极度谨慎,但并不代表马上就要清仓跑路,得看主力的具体动向如何。
2、股价在低位出现放量。
低位放量和高位缩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放量是为了引人注目,低位应该是偷摸着收集筹码,又怎会吸引资金来抢筹呢。
这种情况下,资金一定不是为了吸筹,相反可能是为了出货。
低位出货的情况不多,但也不排除主力资金熬不住了,还有大量的筹码没有抛售,想要套现。
利用低位很多人等待放量的心态,制造出有资金介入的假象,吸引跟风盘,吸引套牢盘补仓,然后大肆地清仓出货。
底部持有众多筹码的,一定是主力资金,不可能是散户在低位止损,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了。
低位放量一定是要观望,不可以介入的,即便出现了短暂的几天放量拉升,之后多半也会再度回踩,确认底部的。
尤其是那些被套的人,千万不要以为是大底来了,大肆补仓,多半都是抄在半山腰上,然后继续深套。
量价背离,是一个不正常的,不友好的信号,是一个红灯,一定要格外警惕。
有时候也挺佩服那些,成交量都还没看明白,就大胆入市,并且很自信操作的股民。
股市如此残酷,如果跟不上资金的节奏,赚钱的概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单纯的K线技术,其实也一定需要成交量的配合,才能有效,可以说看懂量能,是拿到交易密码的关键钥匙。
股票涨跌的本质,其实就是资金和市场供需,看懂成交量等于是抓到了最基础的逻辑。
量价本身,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又并不那么容易。
尤其是很多个股,主力资金为了迷惑散户,会人为制造成交量,这一点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只有抓住成交量背后的资金逻辑,才能真正的抓住资金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