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葬礼习俗各地各有不同,我亲见的葬礼犹如一场闹剧,很是有趣。
这里我说的亲见的葬礼,是我的故乡的丧葬做法。
一,嚎丧。
嚎丧,是亲人去世后,活着的家里人的放声大哭。
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有抚尸大哭的,有抱头痛哭的,有捶胸顿足大哭的,有披头散发大哭的。
哭得声音越响越好,哭得越热闹越好。
有哭的,就有劝的。死者的左邻右舍听到了哭声,就来相劝:“老人架鹤登仙了,是喜事,喜事!” 劝的人劝着劝着也就开始陪哭,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
与满屋子的哭声相辉映的,是死者门前烧纸的火光。
在哭丧的同时,死者大门外放着一个大铁锅,铁锅里点燃草纸,并燃放鞭炮,以示有人升天了。
我这写法似乎有点对死人不敬,当然,老人去世了。亲人有真正悲痛欲绝者,这是真哭。也有干号而眼中无泪的。但要哭得热闹才喜庆,倒是真的有说法:所谓红白喜事,老人去世,是白喜事,越哭越喜。
这种做法也是营造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无可厚非。
二,报丧。
报丧就是把去世者的死讯告诉亲戚。
故乡的报丧,有礼仪习俗规定的做法。
报丧人无论晴天雨天,手里要拿着一把雨伞。前往死者亲戚家的路途中,雨伞的顶部必须朝前,握把朝后。左右手互换后,还必须那样。是决不允许伞顶朝后或者雨伞直立的,说是伞顶朝后或直立就不吉利。至于如何不吉利,不得而知。
报丧人到了亲戚家里,是要向亲戚磕头的。磕头后是哭诉。
亲戚家里打三个加糖荷包蛋,报丧人吃掉两个留一个。报丧人不吃不礼貌,全吃了也不礼貌。
亲戚接到报丧,要先到死者家里悼念死者,安慰生者。亲戚送花圈和礼物是送葬头一天的事。
亲戚到了死者家里,死者的子女要有专人迎接,子女见到亲戚,无论尊卑,都是双膝跪下,以示感谢。
亲戚扶起死者的子女后,就是对死者抚尸大哭。周围的人立即陪哭,屋子里又是哭声一片。
三,入棺。
入棺是葬礼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请道士算定时间的。
据说算定的时间,不能与死者家里任何人的属相相冲,时间是指入棺的时辰干支。至于如何就是相冲,不得而知。
入棺前专门的更衣人给死者换上寿衣,寿衣共有七层。所谓七层,内衣算一层,单衣服算一层,夹衣服算两层,棉衣算三层。
入棺时,死者全家人一律匍匐跪拜于地,由道士和专门施事者把死者放进棺材。
死者放进棺材后,然后是死者家人和亲属抚棺大哭良久。
最后是盖棺,盖棺时,死者所有家人和亲戚又都匍匐跪拜于地。
有真正无法避开与死者入棺的时辰相冲的家人,此时要远远避开,以免被盖进了棺材。
死者入棺礼毕,屋内屋外立即鞭炮声大起,久久不绝。
四,法事。
法事,主要是道士关灯。
关灯前,道士按照家谱,把死者的九族亲属抄录成册。然后按照死者家庭拟定好的规模,进行道士关灯程序。
道士关灯分为两方半灯、五方灯、七方半灯、十方灯四个规模。
两方半灯一个晚上时间,五方灯一天一夜时间,七方半灯三天三夜时间,十方灯七天七夜时间。
所谓道士关灯,就是道士们敲锣打鼓,说说唱唱,满嘴胡言乱语,什么阳世阴间、天堂地狱、奈何桥、十殿阎罗之类的鬼话。有坐着说唱,也有绕着棺材说唱。锣鼓声不断,门外鞭炮声也不断。
道士关灯对死者家属是个折磨,不分日夜,家属们按道士的“起!” “跪!”的号令,身披白袍,或跟着道士转圈,或匍匐于地长跪不起。
法事,还包括唱戏。边关灯,边让戏班子搭台唱戏。锣鼓声伴着鞭炮声,戏台上咿咿呀呀的,也就是唱个热闹。不过,精彩的段子,关灯的道士会停下来,让人们听戏,喝彩。
法事还包括说书,所谓说书,就是评书。有赵子龙一马来在长坂坡,有苏三将身来在大街前……鼓声和着竹板声就是凑个热闹,也给主人捧个人场或增添个炫耀的砝码。
法事期间,“千里搭长棚”,吃的是流水席,真个是花钱如流水。
五,送葬。
送葬是葬礼的高潮。
送葬的日期和时辰都是要道士算定的,不能与死者家属相冲,有的为了避免相冲,延期数日才能送葬。
抬寿棺的有八个人的,也有十六个人的。主持人一声“起!” 寿棺离地,锣鼓声、鞭炮声、哭声大起!
寿棺所到之处,路祭者沿途摆香案,鸣炮焚香接送。
虽没有《红楼梦》秦可卿丧事的“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也是人头攒动,千人同欢。
不赘述。
近年来,禁止了土葬。似乎减轻了农民负担,其实,反倒多了一个葬礼环节。
老人去世了,先租来冰棺,完成送葬前的所有程序,然后再叫来殡仪馆的车子,另用轿车加公交车把亲属装到殡仪馆。火化了死者后,再用轿车送葬。
农村的丧葬,已经彻头彻尾地变成了金钱炫耀,变成了庸俗不堪的财富大比拼。丧葬的文化意蕴基本消失殆尽了。
仅就亲属送礼而言,死者的女婿、孙女婿要送整猪整羊,还要有规定数目的烟纸花炮、规定数目的金钱。
甚至有不少家庭为了面子,弄得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