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1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近十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黄润秋称,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我国修订《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20多部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夯实了水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基础。在七大流域设立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十四五”国控断面总数从1940个增加到3641个,实现了十大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推动建立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安徽、浙江等18个省份在新安江、赤水河等13个流域探索开展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黄润秋介绍,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方面,各地累计排查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万多个,围绕“三磷”治理、劣V类国控断面整治等立行立改1。6万多个违法问题,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II类水质标准。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方面,已经完成黄河上游及部分中游河段1。7万余个排污口的排查,实现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的标准。
另外,在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腾退的长江岸线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善。针对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富营养湖泊,生态环境部加快湖泊周边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退圩还湖、严格实施氮磷管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遏制了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岸线及违法采砂采矿等违法行为。
黄润秋举例,过去十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水污染治理的典型,例如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水质过去长期是劣V类,经过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III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III类的跨越性突破。不管是水质还是湖岸的生态景观,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2021年,全国有18个案例入选到第一批优秀河湖优秀案例,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
黄润秋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部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转变,尤其是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补齐短板、提高质效,不断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深入,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光明网编辑牟舒琳整理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