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从10月初到现在最大跌幅已跌去40%,这是谁也意料不到的。尽管市场传出美国原油储备创下历史新高、OPEC组织对石油减产意见并不统一等因素在内,但若是幕后没有华尔街大鳄们的肆意做空,恐怕仅靠供需关系是不可能下跌如此陡峭。
而随着国内油价刚刚经历了“5连跌”,很多人发现,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以上时,国内成品油价也就是8元/升,而现在国际油价跌到了40多美元/桶,国内油价却刚刚进入“6时代”,国际油价还真是有点“上涨易,下跌难”的味道。
实际上,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是中石化、中石油来决定,而是由发改委来决定。发改委在制定油价时当然会试图平衡各方的利益,所以,国内油价才会出现“上涨易,下跌难”的现象。平心而论,中国国内的油价在世界上属于中上水平,既比美国的油价要贵出许多,但又比日本这样的国家要便宜一些。
导致国内成品油价“上涨易,下跌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在国内石油行业中,由于受到各种原因影响,导致炼油环节存在着较大的亏损。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炼油厂,每年还需要发改委发放补贴。正是由于国有炼油厂成本高,亏损大。所以,国内油价一直保持着“涨多跌少”的现象。
第二,成品油税费过高。我国的成品油税率接近50%,而美国税率是11-13%。而且我国的成品油税率直接包含在商品价格中,而发达国家都是油价归油介,税费归税费,这两者是分开的。
第三,根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油价涨至130美元/桶以上,或进下跌至30美元/桶以下时,中石化、中石油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发改委会考虑暂停油价的调整,这样可以保持国内成品油价的稳定。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发改委还要指望着两桶油做出牺牲。所以,在平时调降油价时,也要适当考虑两桶油的利益。
第四,近年来,国内北方地区空气污染现象严重,尤其是冬天,雾霾天气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大量汽车出行,尾气排放起到了主要作用。显然,国内成品油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而在没有达到欧美国家成品油质量标准之前。发改委也只能通过价格的杠杆来调节私车出行,鼓励大家坐公交车或地铁,以控制天气不良率。
针对一些人提出,在今年1月14日的调价窗口开启时,内地是否仍然有希望迎接新一轮的下调?对此,我们认为,国际油价下跌空间已相对有限,即使到了调价周期,也是小幅下调或者搁浅。更何况,现在离开1月中旬还有一段时间,提前预测,偏离性会较大。
此外,我们对未来国际油价的前景并不看好;首先,美国层面没有减产的意图。美国的EIA原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这无疑支撑了国际油价。再者,美元指数上涨势头重启,国际油价遭受重压。最后,OPEC虽然达成了减产120万/桶的协议,但是成员国之间谁也不愿意把市场拱手让出来。市场对减产协议没有太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