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在速度、力量、移动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像邓亚萍、王楠、张怡宁等“大魔王”级的人物,如果与国乒相比的话,基本上属于男二队中等球员的水平,省队优秀选手也是能战胜女乒的。
男乒优势太过明显,“女打男”赢球更靠技巧。
当年,“铁血女皇”邓亚萍以其凌厉、凶狠的进攻打遍天下无敌手,与邓亚萍的话来讲:“我的对手一般都是跟我保持在5分的分差。”打过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一局球有5分的差距,基本上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了。而即便是强如邓亚萍在同样是国家队队员的王涛手下,21分制都拿不到5分以上。
1.接发球环节有巨大差异,速度力量完全处于下风。女子球员拿分一般都是打相持,左来左打,右来右打,在发球上并没有像男子研究那样精细。以当年刘国梁多变的发球,而且还是在允许有遮挡的情况下,不要说打到相持环节,女运动员能够接好他的发球都很难说。发球接不好,直接吃下旋,或者上旋接发冒高,被刘国梁一板拍死完全不在话下。王励勤的大力弧圈是出了名的,正手拉冲弧圈可以冲爆一面玻璃,这样的攻击力女子球员很难达到,也难以防御。
即便是已退役多年的马琳,如果跟现在女队的顶尖选手陈梦、孙颖莎、王曼昱打11分的话,那也是非常轻松拿下,更不要说樊振东、梁靖崑等“暴力”打法的男子一线顶级选手了。张怡宁、李晓霞,刘诗雯等在队内男、女对抗中,也有赢过男球员。但赢下的一般都是男二队的年轻选手,与这些男队小队员相比,张怡宁、李晓霞等人的打球经验更为丰富,能赢下比赛不是靠比男队员有更强的击球力量、速度,而是靠落点调动、技巧变化。
男女对抗已成常态,女子技术男性化是发展潮流。
日本队的伊藤、石川、平野等都是以男陪练为主,而伊藤的男陪练更是多达6人。中国队则直接把男、女一队的训练直接合并到了一起。由此,孙颖莎、王曼昱等人在男女对抗和训练中直接可以和樊振东、梁靖崑、王楚钦过招。
1.混双项目要求提高“女打男”能力,暴力打法已蔚然成风。东京奥运会首度混双项目单独列为一块金牌,而由于女子在男子力量上的差异,国乒也将男、女训练更多地推向了常态化。刘诗雯与许昕在2019年混双取得了37胜1负的骄人战绩,而刘诗雯也因为在混双上跟男队员频频高强度对抗,引发了伤病。在技术环节,由于男、女运动员都可以采取台内拧,之前的摆、搓等控短越来越困难,往往是第一板接发球就开始高强度对拉、相持。
这样的高强度、多板数的比拼,就必然要求女运动员拥有更大的力量、更快的击球速度。特别是大球旋转降低之后,力量和速度更成为提升击球质量的两大关键要素。之所以陈梦、孙颖莎、王曼昱能够在大球时代杀出重围,就是因为力量型、速度型的暴力打法已成为了乒坛的佼佼者。而丁宁、朱雨玲等自身击球力量偏小、攻击力不足,以防守起家的球员则完全失去了优势。
女子技术男性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试想一下,如果孙颖莎能够与樊振东高强度对拉、暴抽六、七板以上,那莎莎在女子乒坛将是怎么样的存在?击球质量固然重要,但相持环节的稳定性同样必不可少。又凶又稳,凶稳之间如何结合这是摆在女乒新生代面前的一道课题吧。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女打男”国家队层面,女子只能赢男二队小队员,省队的一流男子选手也能赢下陈梦。大家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