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喜庆,紫色尊贵,这两种颜色很受人欢迎。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却同时流行着红色恐慌(Red Scare)和紫色恐慌(Lavender Scare),且都和一个词有关--麦卡锡主义(McCartyism)。现在美国政坛上把那种无端的指控和歪曲称为“麦卡锡主义行为”。那么“麦卡锡主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
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是个共和党参议员,他在1950到1954年(冷战背景)传播了“第二次红色恐怖”(第一次是1917年苏联建立后,西方引起的反共产主义风潮),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他的常用手段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制造谣言,以引起轰动效应。有人评价麦卡锡说:“无比的大胆和某些方面的巧妙撒谎,使他的手法与一般的颠倒黑白有天壤之别”。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没能很好的处理这一事件,波及了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1950年,值林肯的诞辰纪念日那一天,麦卡锡决定把炮弹打向国务院,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声称他手上有一份名单,这些人全是共产党的间谍,而且国务卿知道这份名单上的人都是共产党人,但这些人仍在制定国家政策。但是到最后他也没有说出具体的名字。这一演说令美国上下哗然。
1950年至1952年,麦卡锡对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大力攻击。在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候,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等重要部门都没能逃脱麦卡锡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清查,同时麦卡锡疯狂诽谤和迫害大批左翼人士。
那什么是“紫色恐慌”呢?就是反对同性恋,因为麦卡锡认为“同性恋的意志更加不坚定,更容易相信共产主义”,所以要反。正是因为冷战阴云笼罩之下,麦卡锡才得以利用人们对共产党的不安控制、愚昧民众,进一步控制政治。
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甚至发出“在美国对外 政策方面,究竟是艾森豪威尔的权力大,还是麦卡锡的权力大”这样的感慨。麦卡锡肆无忌惮的做法最终引起了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朝野各界的不满,1954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1957年,麦卡锡饮酒过量引发肝炎和神经炎而去世。
麦卡锡主义横行的五年是美国战后最黑暗的五年。卓别林、斯诺、奥本海默,都是受迫害的著名人士。
喜剧大师卓别林
有一些影视作品、书籍映射了那个黑暗的年代,如《晚安,好运》,讲的就是一个记者爱德华·R.莫洛为揭露麦卡锡黑暗同其斗争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张红路:《麦卡锡主义的兴衰》,《世界历史》,1983年04期。
2.卢春梅:《麦卡锡主义的兴衰》,《吉林大学》,2008年。
3.蔺晓林:《麦卡锡主义:政治社会史视角的考察》,《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