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国际航空129号班机空难(麦克号潜艇因为什么沉没了)
发布时间:2022-09-19 19:20   浏览量:29

1984年8月4日,苏联一艘“麦克”级核潜艇,在挪威海域创造出了1020米的世界纪录。

消息一出,苏联欢腾,世界震惊!这一纪录,既是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K-278抛逃生舱效果图

“麦克”级核潜艇,这个名字是北约给起的,在苏联,它的代号是K-278,或者叫685型。为了与题目保持一致,接下来就把它叫麦克号了。

为什么说是预料之中?

因为麦克号潜艇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更深。从1966年下达研制命令开始,苏联光设计就花费了8年之久。为了能达到“变态”的深度,苏联给它设计了双层壳体,而且至少在内层使用了极难加工的钛合金,可以承受超过10MPa的巨大压力。

于是,在1983年投入使用后,麦克号第二年便创下了1020米深度的世界纪录。这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那为什么又说它是意料之外呢?

麦克号潜艇的身份,其实是苏联下一代核潜艇的原型,是为了验证技术而生。除了深度外,麦克号还有3个核心技术,分别是新型反应堆、自动控制系统和逃生系统。

反应堆:采用的是升级版的OK-650压水堆。事实证明,OK-650系列非常可靠,最后也经受住了大火的考验,后来的台风级、北风级也都使用了这个反应堆。

自动控制系统:是苏联下一代核潜艇技术核心中的核心。结果当然也是非常成功,8000吨的麦克号上只需要57~64名船员,作为对比,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7000吨,定员达129人。因此,麦克号的自动化程度,可想而知。

逃生系统:设计很是巧妙。在麦克号的7个耐压舱中,位于舰桥下方的2、3号舱最为坚固,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或海水压力。因此,在舰桥中间的位置,设计了一个逃生舱,以便能使2、3号舱的人员,即使在超过1000米深的海底,也能自行脱困,无需等待救援。麦克号不是首创,但却是要求最高的一次。

奥斯卡级上的逃生系统

有了这些法宝,苏联很快就发现,麦克号潜艇从生存系统到武器系统,绝大部分都能够满足战斗部署。也就是说,麦克号不能算作是原型试验艇了,它其实就是一艘拥有完整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核潜艇。

麦克号除那几个重点项目外,其它的装备或性能比较一般。比如它只装备了普通的鱼雷发射管和过时的声呐系统,水下速度也只有30节。但是,它依然可以发射核鱼雷,甚至能发射潜射导弹,还有苏联最先进的超空泡鱼雷(200节),而30节的速度,在苏联潜艇中算不了什么,但放到北约,那已经是飞一般了。


就这样,麦克号开始了它的服役之旅。

苏联海军也在为这个喜出望外的结果而沾沾自喜,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意料之外,让本应该好好做试验的麦克号,直接葬身于海底。

1989年4月7日,麦克号正在挪威国际海域水下386米处,执行日常巡逻任务。

10//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a4e00cca371a4551bb9aea4d6ac22f02" web_uri="tos-cn-i-0022/a4e00cca371a4551bb9aea4d6ac22f02" img_width="1920" img_height="1080" fold="0" onerror="javascript13,艇长下令上浮

此时,火灾已经蔓延到了6号舱,包括核反应堆在内的诸多设备和系统,都自动进入了自保状态。

用于给压载舱充气的液压设备也罢工了,潜艇只上浮了50米就停止不动了。无奈之下,艇长下令炸毁高压空气管道,直接将空气注入压载舱。

对于人员自救来说,这是很正确的做法,因为只有浮出水面才有生存的希望。但是,对于潜艇来说,这无异于自杀。

随着大量空气的注入,火灾更加肆虐,大量的设备被损坏,浓烟四处弥漫。

11//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0dfce5c3791546a8ab2e5a1a81ec3a24" web_uri="tos-cn-i-0022/0dfce5c3791546a8ab2e5a1a81ec3a24" img_width="1413" img_height="697" fold="0" onerror="javascript41,海军收到紧急信号

但可能因为设备受损的缘故,传输的数据有点问题,司令部只能解码一部分内容。他们只知道一艘潜艇处于危险中,但不知道是怎样的危险,甚至连在哪儿都不知道。

12//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b2dc83e8e5af4226851a5a0178b46849" web_uri="tos-cn-i-0022/b2dc83e8e5af4226851a5a0178b46849"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832" fold="0" onerror="javascript40,伊尔-38抵达

飞行员的视角非常清晰,潜艇着火,并向右舷倾斜。根据计算,水面舰艇将在晚上六点前抵达事故现场。在那之前,伊尔-38就在上空盘旋,等待进一步命令。

此时的潜艇中,所有人都还在尽一切努力灭火,力争保住潜艇,尽量减小损失。

17//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a6c32ce5f303478ebf6847f24f1a874d" web_uri="tos-cn-i-0022/a6c32ce5f303478ebf6847f24f1a874d"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491" fold="0" onerror="javascript08,潜艇沉没

此时,潜艇内部仍有包括艇长瓦宁在内的6个人,他们依然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这一行为看起来非常悲壮,但却不是没有任何安全可言,因为潜艇上还有一个逃生舱,也是麦克号最引以为傲的功能之一。

当潜艇沉入1800多米的海底后,已经没有丝毫挽救的余地了。瓦宁他们决定进入逃生舱,彻底弃船。但是,有一个人失去了联系,最终进入逃生舱的只有5人。

救生舱脱离之后,很快就到达了水面。

最让人震惊的一幕,就发生此刻。当救生舱门被打开后,舱内外巨大的压力差,让海水极速灌了进去,直接造成了4人死亡,包括艇长瓦宁……

可以说,逃生舱的设计,一直到浮出水面那一刻,都是非常成功的。但设计没有考虑到,从深海逃离时,内外压力的问题。

K-278逃生舱连接口

也可以说,麦克号成名于深度,也失利于深度。也正是这个意外事故,让苏联认识到,一味地追求深度极限,将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带来无法预知的意外事故。所以,麦克号沉没之后,这一型号的潜艇没有再继续制造,而后续的潜艇,也没有把追求极限放在首位。

安全,才是最大的战斗力。苏联用一场42人死亡的悲剧,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标签: 中国 / 潜艇 / 麦克 / 空难 / 班机 / 国际航空 / 129号 / 
辽阳市三高中(辽阳高中2021寒假) 悲伤的曲子(介绍些悲伤的钢琴曲……最好是纯钢琴的) 编织手提包(怎样用毛线编织小包包) 世界著名建筑物(世界上有很多著名景点,那么其中你最喜欢哪个 传奇手游人气排行榜(热血传奇火了十几年,为何手游出现就开始 美国经典影片(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十大电影分别有哪些) 中国十大美女明星(娱乐圈的十大美人,你心目中的名单都有谁 经典犯罪电影(评分比较高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经典完本玄幻小说(有哪些好看的玄幻完本小说值得推荐呢) 藏青色搭配(藏青色线配什么颜色线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