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因此也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将领,他们或许为江山社稷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有的却因战败、中计、落荒而逃乃至成为降将。(关羽、张辽、姜维、马超、黄忠、徐晃、夏侯霸、潘濬、马岱、王平、太史慈、张郃等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只是投降的原因各有所不同)。
可能细心的朋友发现,蜀汉、曹魏乃至之前群雄并起盘踞各地的袁绍、吕布、张鲁等各路诸侯军中的将领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降将,为何东吴十二虎臣却英勇无敌般的没有一个被降之?
我们先来看看这12位将领的排名:程普、黄盖、韩当、蒋欣、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那个年代单名甚多啊,这里可以给大家普及个小知识:由于穿越者王莽上台后颁布了多条在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甚至异想天开般的法令,其中就有百姓取的名(注意,不是字,古人的字绝大多数还都是两个字)不能是两个字的法令,此法令甚至影响到了之后二百余年的东汉。这就是封建家天下的威力。
上述将领中前六位是在孙坚孙策时期就加入了东吴这个大家庭的。这个排名我们可以参考《三国志》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他们被称为“江表之虎臣”,因此得名东吴十二虎臣。
那为何东吴在当时综合实力并不算最强大,但是却几乎没有降将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吧。
其一,东吴有着一个较好的传统,那就是有好的领导干部培养体系。东吴三代掌权者分别是父子与兄弟关系的三人,孙坚孙策孙权,每个人都是任人唯贤,不计较过去,只要有能力,就一定提供好的机会、好的境遇。臣民们在其统治下,也都为增强国力、保家卫国而努力,这样看来,虽未能实现大一统的伟业,也还能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在其账下,就一定会有众多忠臣良将向其靠拢,是显而易见顺理成章的。有道是良禽择木而居,贤臣择主而侍。一旦认定了主子,他们一定会更加忠心报效,不惜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即便在这其中也有从他营投靠而来的(甘宁就是换了几个老板后选定了孙权作为自己效忠的老大,并成为之后东吴数一数二的虎将,极其出彩);
其二,东吴各支部队参加的战役获胜率高,孙坚孙策们的战士能打仗,还经常打胜仗。真要是被打败了打趴下了,难免会有为了保存实力力求东山再起或者审时度势而投降,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其三,这十二位将帅经历那么多的大小战役,甚至没有一个曾经在战役中被敌方所擒,不得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他们的先后离世也都是老死(丁奉)、战死(陈武)、落水溺死(董袭)、病死(韩当、蒋欣、凌统、徐盛等多人)。
这些原因,没有让他们接受过哪怕一次被擒后诱降的考验。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些勇将一旦被劝降,会不会因为考虑某些特殊原因不得已投降(比如关羽曲线忠义而降,但也是降汉主而不是曹魏,同时在了解到原先主子刘备的下落后,毅然辞别,并千里寻找结拜兄弟,成为一段佳话)。
倘若以上情况稍加变化,比如君主不才、经常打败仗、屡次被俘等,东吴十二虎臣或许依然忠勇,但是很难保证绝无投降者出现。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