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大概有9.9分那么好。在总分100分的情况下,这种好也可以理解为“好个锤子”!
今天的很多人,动不动就是不要小看印度,他们人口多,他们软件发达,甚至连万国牌武器的战斗力也抬出来了,唯恐国人不吓得屁滚尿流、胆战心惊。
说实在的,早先静夜史感觉这种是个外国人都要跪下来舔上几口的做法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当这些“跪族”摆出那亮瞎钛合金狗眼的恐怖数据时,静夜史也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谁能想到,一个国土面积连我国1/3都达不到的国家,耕地面积却远超我国。而且在我国供养14亿人口都费劲的情况下,印度供养13亿人口,不仅轻松加愉快,而且还是世界上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想想几十年前老一辈说过的话,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便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骄傲。对比印度的国土不到我国的1/3,却也养活了世界人口的1/5左右的成就简直是相形见绌。所以,谁敢说印度不可怕?相应的,谁敢说印度的地理条件不够优越?
但问题是,所谓的地理条件的优劣,从来都是一个历史概念,也就是属于人文范畴。印度的所谓地理条件,最大的前提是局限在国界线之内的298万平方公里,而不是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南亚次大陆。
应该说,印度地理条件的优劣是基于南亚次大陆的,但南亚次大陆地理条件的优劣却不等同于印度地理条件的优劣。
作为被英国殖民了300多年的国家,印度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地理单元而不是国家名称。而当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支离破碎的印度统一起来后,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了。
所以在二战结束后,力不从心的英国终于放弃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
但,作为名副其实的搅屎棍,英国虽然挥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一定要留下一地鸡毛,让印度在痛苦不堪时,总能想到英国慈祥的形象,这就是蒙巴顿方案,简称印巴分治。
根据印巴分治结果,印度得到了南亚次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加上尼赫鲁在印巴分治前对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的索取,印度国土面积达到了298万平方公里,远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其他南亚国家的总和。
但印度的国界线毕竟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痕迹,而这个痕迹因为是英国针对印度而设立的,所以它必然对印度不利。
除了上游水源地几乎全部位于青藏高原的硬伤之外,为防止印度骄傲,英国将印度河中下游全部划到巴基斯坦境内;而本着共产主义精神,实现南亚各国的互帮互助,英国将恒河入海口划入巴基斯坦。
而更要命的是,因为孟加拉的存在,印度东北6邦与本土之间只剩下一个宽仅20多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极易被他国切断,所以印度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吞并锡金。
可以说印巴分之后,印度在事实上是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即便1971年第3次印巴战争印度拼命促使孟加拉国独立,扭转了被巴基斯坦掣肘的命运,但印度被东方大国压制以及借港出海的窘境没有改变。
在水源地和出海口两头都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说印度的地理条件好,那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之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优劣是历史和人文概念,除了国界线及自然环境会随着历史而改变,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所谓的地理条件优劣,和国家的意志紧密相关。
如果印度满足于小富即安、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那么平原面积广、降水多且耕地面积大的印度毫无疑问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但印度自1947年独立的那一刻开始,开国领袖尼赫鲁就立志要将印度发展成“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意味着印度可能不仅仅满足于走向亚洲,更有冲出亚洲奔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而印度的地理条件,使其连冲出南亚都费劲。
除了青藏高原的泰山压顶,克什米尔问题的存在使印度彻底没有了进军中亚的可能,毕竟在拥核的巴基斯坦面前,不可一世的印度没有脾气。
看起来摆在印度面前的扩张方向,只剩下广袤的印度洋,毕竟一半国土深入大海,想要扩张影响力甚至将印度洋作为后院理论上都不是事儿,但美国表示,大郎该吃药了!
应该说,虽然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好得像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但面对印度洋,美国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禁让。
所以印度除了可耕地面积,在其他方面可以说乏善可陈。想想夏季时被50度高温炙烤的感觉,印度地理条件的优劣也就一目了然了。
长久以来虽然印度领土直插印度洋,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但因为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等海岸山的存在,能够称得上优良的也只剩下孟买、加尔各答少数地区。而因为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印度想要将优良的港口发展成发达的加工贸易基地简直是难于登天。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印度的地理条件较差,才导致印度的发展始终力不从心。所以盲目鼓吹印度的观点,是真正的居心叵测。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