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所谓的“多拉大炮”有两门,一号炮以工程师古斯塔夫的名字命名,二号炮则以古斯塔夫妻子的名字命名,即真正的“多拉大炮”。
“古斯塔夫”大炮全重1300多吨,即使通过铁路运输也必须先拆成零件分散在各车厢里,否则无论什么样的铁轨都无法承担它的重量。到达目的地后,需要数百人不停歇地忙活54个小时才能将其组装起来并做好战斗准备。
“古斯塔夫”巨炮口径为800毫米,炮膛内足可容纳一名蹲立的成年士兵;射击时可发射两种炮弹,即将近5吨重的榴弹和超过7吨重的混凝土破坏弹。前者射程47公里,后者38公里。炮弹击中目标时威力巨大。如果是平地,可炸出近10米深的弹坑;如果有工事, 80米厚的加固混凝土也挡不住它。
按照希特勒的原计划,制造“古斯塔夫”巨炮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对付马其诺防线和直布罗陀的防御工事。但由于法国迅速崩溃,这门大炮没能在西欧战场披挂上阵。1942年6月,被运送到东线的“古斯塔夫”大炮在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派上了用场。彼时,该炮以大约每天14发和射速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射了300枚炮弹,造成了惊人的破坏,塞瓦斯托波尔因此失守。
“古斯塔夫”大炮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投入实战使用的最大口径火炮,人类制造出的最重的可移动火炮,发射的弹丸重量超过其他所有火炮。
在数据和性能上,“多拉大炮”与“古斯塔夫”不相上下,只是没有经历过实战发射。1942年8月中旬,“多拉大炮”被运送至距离斯大林格勒15公里远的阵地,计划于9月13日轰击斯大林格勒。但由于苏联红军反击不得不取消射击计划,一弹未发便撤回德国。为避免落入盟军手中,“多拉大炮”最终被拆毁。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李学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