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以画马见长 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代表作八骏图。
马的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
马的名字: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悲鸿八骏图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
抗战胜利后不久,徐悲鸿满怀敬意,画了一幅巨大的《八骏图》送给即将凯旋的陈纳德将军。徐悲鸿八骏图中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无疑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同时也是徐悲鸿不可多得的一幅代表作。徐悲鸿八骏图后来伴随着陈纳德将军回到美国,一直到他去世后,夫人陈香梅将这幅画捐赠给了位于华盛顿的费尔博物馆。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 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徐悲鸿八骏图在他个人画马的艺术成就中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徐悲鸿八骏图体现了他在国画改革的最高成就。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徐悲鸿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八骏图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据历史记载,《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赤骥(火红色的马)、盗骊(纯黑色的马)、白义(纯白色的马)、逾轮(青紫色的马)、山子(灰白色的马)、渠黄(鹅黄色的马)、华骝(黑鬃黑尾的红马)、绿耳(青黄色的马)八骏(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即以毛色取名)。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除较高造诣的徐悲鸿的《八骏图》外,还有许多画家有同题画,如:艾启蒙,郎世宁,任伯年,马晋等。
要评论国画里的画马图,可以这样说,徐悲鸿先生是永远也绕不开的一个人了,其就是以画马而著称于世,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不论是泼墨还是彩绘,其笔下的马,或奔或跃,或长嘶或低鸣,千姿百态,卓然不群。而也正是因为徐悲鸿,其将中国传统国画创造引向国际,一幅幅令人惊艳的奔马图,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画的美丽之处,从此,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美学艺术得以与西洋画并肩而屹立于世界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