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唱片之初,必须先把各种声音(或音乐),由声波的振动转变成机械振动,有如电话、麦克风等的原理一样;也就是让声波通过一种金属片的装置,由於音量的大小会造成金属片振动的强弱,因此藉此装置即可把声波转变成机械波。然後将此金属片振动的「实况」刻录於特制的模版上呈现的就是与声波相当的沟纹。这个原理就是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的原理。爱迪生时是用锡箔圆筒作刻版之用。接著,人们用蜡制的模版来刻录声波,後来又改用一种虫胶(shellad)作录音盤,终因蜡制和虫胶制的录音盤质地松散、杂音多,录下的声音有杂音,效果很差。自从有了塑胶,制造唱片者渐改用一种塑胶漆(lac-quar)来作录音盤了。此种录音盤又称漆盤,漆黑光滑,明亮如镜,漆盤刻录的声音没有噪音,且音质存真,这是唱片制造者普遍采用的材料。目前,制造唱片者都是从录音带的转录开始录音盤的刻录工作,而不是把声音的振动直接刻录在录音盤上。譬如说,要把一个乐团的现场演奏录制成唱片,其方法都是先用特殊的录音设备把演奏的现况录下来,然後由录音带的转录而制作成唱片。这情形是由於:1.现场录音的杂音多,未经处理是无法避免的。2.现场录音很难避免突发的情况发生,诸如,咳嗽、演奏错误及现场桌椅翻倒等其他情况。3.有些乐器的音量不够、或音量过大,结果是听不见某种乐器的声音,而另种乐器的声音又嫌太大了。前面说过制作唱片的过程是不容许「失误」的,而这种种因素就是很可能发生的「失误」。因此,先用特殊的录音设备,将乐团或演唱者的声音调至最佳效果录下来,然後才以录音带来灌制唱片。录音盤刻制工作完成,第二步骤就是利用电铸的技术,在录音盤上镀镍,此种镍盤上的沟纹就如录音盤一模一样,为使录音效果逼真,且为了避免镍盤磨损而使录音失真,唱片制造者往往以镍盤(称主盤)再镀制一镍模,此镍模就是复制唱片的「模子」。镍模又叫做复印盤,一片复印盤可复制一百多张唱片,因此制造者往往一次铸制几片复印盤。最早是镀铜,因铜较镍还软,更易磨损,而影响复制出的唱片品质,後改用镍。到此阶段後,就以镍模的模子经压片的过程,复制成塑胶制的唱片,经过切边机修裁後,一张唱片即告制成(亦即市面上发售的唱片)。目前台湾的技术制一张镍模费时2小时,而每40秒至1分钟可压一张唱片。一般而言,唱片的制造最困难的即在刻片的过程(就是将声音刻录於录音盤的阶段)。诸如各沟纹间的距离(又称可变沟距)、沟槽的深浅(又称可变沟深)、刻录的记录水准、刻片头的快慢……等因素都因音乐的性质、音乐时间的长短、频率的高低等而异,此外,如何安排一张唱片刻录几首曲子?如何调整刻录的时间﹖……等都有赖制造唱片者的专门知识、经验及其对音乐的素养,以及各种机械、仪器的密切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