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是三国粉们津津乐道的事,这事史书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可不必过于解读。
01
刘备托孤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三国志•诸葛亮传》: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先主又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事已经说得很清楚啦:丞相你有能力,十个曹丕也不是你的对手;我儿子能行就辅佐他,不行你就自己来。而且嘱咐儿子们把丞相作为父亲看待。
这基本就是托孤的全部。
02
弦外之音
对刘备托孤遗言,不必过于解读,因为刘备交待的非常清楚啦。
如果仅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来看,可以有所想象,但这里还有一个人在,那就是李严。
李严是在章武二年,也就是在刘备死去的前一年,就被征召到永安宫,并任命为尚书令。
章武三年,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诏辅佐少主刘禅,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从这个人事安排看,刘备的意思就是你们全力辅佐少主刘禅,刘禅要听丞相的话,像听我的话一样听丞相的。
意思很明白,我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还舍不得送给别人,但你丞相要取你就取吧,反正我是管不了你了,你看着办吧。
至于“君可自代”,倒是正说明了刘备一向的套路,送个人情,留下个把柄。
都是聪明人,点到为止,心知肚明就行啦,多言无益。
03
事后诸葛
今天看这事,有几点看头:
第一,刘禅行不行刘备不清楚吗?不至于像江湖上传说中的那么不堪,但绝不会有多少能力,起码比他老子差不少。刘备活着都不行,他知道他儿子更不行。
第二,刘备不是要匡扶汉室吗?直接让诸葛亮干不就结了吗?还搞啥子“如其不才,君可自代”干嘛呢?刘备的汉室不是献帝刘协的汉室,仅仅姓刘而已。其意昭然若揭,时人都清楚,就是后人不明白哦。
第三,说与不说都一样 , 如果诸葛亮想自代,起码刘备是管不了啦。
第四,李严为尚书令,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而且留守永安,不跟诸葛亮一处办公,就是牵制,搞制衡。
第五,没叫你管军事,你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诸葛亮要统一中国,刘禅,李严都不同意,因为刘备最终没有交待要匡扶汉室哦。
第六,没有完成统一,你诸葛亮不自代;完成统一以后,会不会自代呢?会不会把帝位还给献帝呢?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是其一意孤行,不是刘备的遗愿,得不到君臣配合支持,咋会成功呢
建兴九年(231年),再出祁山,李严筹办粮草,由于阴雨绵绵,粮草运输供给不上,诸葛亮撤军,把李严免啦。
234年,诸葛亮死后,李严激愤发病而死。李严一直期望诸葛亮再次起用他,因为除了诸葛亮没有大臣可以任用他。
由此可见诸葛亮与李严作为托孤大臣,跟其他的同事们的关系是如何对立的。
结论是:诸葛亮既没有像刘备说得自代,但也没有按照刘备的遗嘱去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啦最好,否则还不好收拾。
诸葛亮死啦,对得起刘备,对得起刘禅;诸葛亮不死,可能对得起天下,对不起刘备爷们啦!
诸葛亮北伐与岳飞抗金好有一比,但性质不同。
诸葛亮没有那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