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顾名思义,是讲串儿的。是的,美食片完全可以细化到只讲一个品类,还能拿到豆瓣9.0的高分。
鉴于暂时只有8000个评价,所以这个9分能不能稳住还待定。
不过就目前非会员的三集来看,还真挺有意思的。
首先,它的出品方就很神奇。
根据某度的资料,是哔哩哔哩,和旗帜(上海)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联合出品。
作为一个美食频道内容极其庞大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终于坐不住,要拍一个自己的美食番了。
虽然这其实不是B站第一次投资影视剧了,但极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
《人生一串》的第一集《无肉不欢》是6月20日上线的。
截止今日,播放量已经超过1000万。见惯流量剧动辄几千万几千万播放量的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以B站的体量,已经是纪录片的月榜第一名的水平了。
而且,以B站200万就卖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的缺钱程度,这流量应该多半是宣传之后的自来水,而非买来的流量。
这个第一集,整体的气质就还只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美食剧。
简单阐述一下感受就是,不吃饭看会痛苦,想去吃点啥。吃完了回来看,还是有一点痛苦,会想我刚才吃得那算个啥。
美食剧好不好,其实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看剧组有没有办法通过视觉、听觉,给观众制造出嗅觉和味觉的幻觉。
反正,我是快被这个幻觉折磨疯了。
《人生一串》继承了《舌尖1》的良好传统,认真地寻访了中国27个省份超过500家烧烤摊,而且大多都是一般很难有机会去的小城市。
旁白只管告诉你,新疆的罗布羊最好吃,尉犁县的国道边有最好吃的罗布羊。
让人深刻地明白,真正的美味,是即使有淘宝和外卖,却依然只有亲自前往才能体会。
默默吞咽着口水看下去的理由便又多了一个。
如果说第一集还算中规中矩的好,那么第二集,整部剧就忽然开始了蛇皮走位。
第二集的名字叫《比夜更黑》,主题是一般人眼中的“黑暗料理”。
一下子从美味诱人,忽然切换到了猎奇模式。甚至在影片开头,直接打出了这样的标语:
【前方图片小高能】
作为一个猎奇向观众,我的兴趣蹭地一下就起来了。
你可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黑暗料理就是一点白花花的猪脑:
或是几只徐徐翻滚的蝉蛹这么简单:
大家不妨猜猜,这个圆咕隆咚的东西是什么:
还有这个,看上去略有一点像鸭肠,又略有一点像面筋的物体:
这集一出,弹幕立刻陷入白热化。
比起上一集里“好吃”“好香”“好饿”的极其统一的发言,这一集则有了更多“不同意见”——
“好可怕,好想看。”
“我坚持不下去了,下一集见。”
“我在B站减肥。”
“刺激刺激。”
“真香。”
到了这个章节,弹幕已经变成了这样。大家可以继续猜,这个铁盆里装着什么。
虽然嚷嚷着坚持不下去要走了的人很多,但这个堪称暗黑猎奇的第二集,从点击量和弹幕数量上看,竟然和非常主流的第一集不相伯仲。
看来饕餮客和猎奇客们,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实在是鼓不起勇气看这集的朋友也无需担心,第三集《来点解药》又充满人情味和市井气息,变成了非常温柔走心的风格。
这一集偏重讲人,介绍素烧烤的工艺之外,也不忘谈谈这些料理人的故事。
藏在70年代小区里,烤了十几年小菜的父子。
笑容甜美的茄子妹,和她的忠犬小男友。
还有“人钩一体”的美食匠人赵师傅。
虽然看似毫无规律,其实《人生一串》每一集的风格是依据食物素材而定的。
第一集是肉,自然要强调食材的好、产地的讲究;第二集是不常见食材,于是冠上“黑暗”二字,多说说其独特之处,不免染上一点猎奇的氛围;第三集是素菜,所以更花篇幅谈工艺,免不了多说说这些有所坚持的美食匠人。
《人生一串》如此立足食物本身,在纪录片这个领域里算不上大气,但作为美食片,却很回归本源。
英语里有个词汇叫Food porn。
维基百科给的解释是:在广告、博客、烹饪节目以及其他流媒体中,对食物和烹饪充满魅力的视觉展示。
这个解释未免有点太正经了,其实分拆这两个词就能明白:Food——食物,Porn——A片。
A片意在让人从视觉听觉中获得一种官能体验,而Food porn内核同样是,让人获得官能体验。
不能亲尝没关系,大脑至少可以先爽一把。
既然这一点,《人生一串》做到了,那它作为一部美食片,就成功了八成。
《人生一串》看上去有点缺乏野心,但它的“小”反而成了最大的卖点。
题材窄。
只说烤这一种烹饪方法。虽然单一,但在同一个主题下深挖,反而不至于过度发散,随时随地能回归主题。
篇幅短。
比起《舌尖》动辄近一个小时的篇幅,它只有30分钟。但这个篇幅反倒更适合普遍患有轻度ADD(注意力缺失症)的网络观众。
用语俗。
这个俗倒不是庸俗的意思,而是贴地气的意思。虽然男旁白的声音很有磁性,但配上这串词,总有一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气质,倒是很得年轻人的偏爱。
最后是立意小。
比起《舌尖》以中国饮食文化为纲这么大的框架,《人生一串》关注的仅仅是街头巷尾的口味,以及与之相关的,食物制作者和食客的点点情怀。
既然没有把“吃饭”的事情神圣化,也就不必担心说错选错什么食材,就一不小心让作品跌下神坛。
不必动辄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不妨在这些关于吃喝的絮语中,让观众自己从中体会酸甜苦辣的生活况味。
弹幕里的一句“真好”,或许就已经足够了。
不说了,吃串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