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三百零五首诗歌。所涉及到的乐器共二十六种,不同类型乐器的使用所表达的文化含义不同,对其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人伦教化、君子威仪、祭祀礼仪等方面。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风》(周代各地歌谣)、《雅》(周代雅乐)、《颂》(王庭与贵族宗庙祭祀之乐)三部分内容构成,充分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时期中国社会面貌,其文化价值、史学价值、音乐艺术价值丰富。因此,就音乐领域而言,加强对《诗经》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国特定时期所具有的音乐文化,掌握中国古代音乐存在的影响。
《诗经》中出现乐器共有二十六种
分别为:
“鼓”、“琴”、“瑟”、“钟”、“簧”、“缶”、“埙”、“笙”、“箫”、“应”、“田”、“南”、“雅”、“磬”、“管”、“贲”、“镛”、“篪”、“瘿”、“癮”、“圉”、“癱”、“癥”、“癰”、“癫”、“钲”。
《诗经》中二十六种乐器出现次数。
分别是:“鼓”出现十六处,“瑟”出现九处,“钟”出现九处,“琴”出现八处,“磬”出现四处,“笙”出现三处,“簧”出现三处,“管”出现二处,“埙”出现二处,“篪”出现二处,“镛”出现二处,“缶”出现一处,“雅”出现一处,“南”出现一处,“钲”出现一处,“贲”出现一处,“应”出现一处,“里”出现一处,“圉”出现一处,“箫”岀现一处。
关于这些乐器的特点,现将它们从制造材料和演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类。
《诗经》中二十六种乐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
属于土石制品的有:缶、损、癰、磬。
属于金属制品的有:钟、镛、钲、南。
属于竹制品的有:笙、箫、管、簧、癥、癱、篪。
属于木制品的有:癫、圉。
属于综合制品的有:癮、瘿、琴、鼓、雅、应、田、瑟、贲。
其中作为土石制品的缶、磬、癮,是所有材料最为常见、制作工艺最为简单的乐器。而同样是为土石制成损复杂得多,它“锐上平底,形似称锤,六孔”,无论从外形还是从使用都显得得精美和巧妙。
从外形上看起来与缶、磬同样简单的是金属质地的钟、钲、南、镛,它们形似碗、盅,在造型上并无突出。而《诗经》成书最晚止于春秋,由此可知,当时提炼并加工金属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属于竹制品的笙等七种乐器,皆以竹管作为基本组成单位,从用一根竹管的“癥”和“篪”、“并俩”管和“同管”的“癱”,到“编小竹管为之”、“似今之排箫”的箫。制作工艺由简单到复杂,甚至出现了与今天乐器相似的箫,可见时人制造水平的高超。
木制乐器“癫”,“状如漆桶”,“中有椎”,“今左右击之”,“以起乐者也”。无论从上了漆的外观,还是巧妙的内部结构,都反映了其制造者工艺精湛。“圉”与“癫”作用相反,是“以止乐”的,外形是背刻27锯齿的伏虎。仅作为起止音乐的标志,古人就制造出这样两件精美乐器,其心思、手段可见一般。
琴、瑟是用金属弦和竹木制成的弦乐器。从时间上看,它们在成篇较早的《周颂》中没有出现,可知其制作工艺要复杂一些,只有在人们的生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才可能被制造出来。除琴、瑟外的雅、鼓、贲、应、田、癮,都是以木竹和动物皮革制造的,可见古人已经将提炼金属与加工动物皮革的工艺运用到乐器制作中,从而使乐器制作技术大为发展。
总之,从乐器的制造材料与制作工艺上看,可见周代的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朋友们,请关注我,耐心阅读、转发、评论,期待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