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引进的全日制博士,可享国企中层副职待遇!河南国资委主任解读。。。。。。
提及新能源汽车,人们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还未在消费者的认识范围之内,这主要是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尚未普及开来,尤其是在乘用车范畴内,氢燃料电池技术上车比普通消费者认识中要难得多。
从发展趋势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不适合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才是其广泛应用的市场。
从应用场景来看,我国纯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和南部,而北部、东北部、西北部分布较少。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低,对动力电池释放电能有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温度变化对氢燃料电池的影响程度比较小,电池的余热还可以灵活转化利用。另外,北部、东北部、西北部地区的可再生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制取清洁低碳氢所需的可再生能源供应。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足够的市场应用潜能。
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离不开加氢站的铺设,由于目前加氢站的建设面临着成本高昂、设备性能较差等问题,其数量仍然有限。我国建设的加氢站主要是高压氢气加氢站,造价在1500万元左右,并且后期加氢站运行维护的成本数目也不小。在未广泛运营之前,加氢站仍以示范运营为主,市场规模小,盈利有限。
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占领了绝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下,就目前情况来看,商用车是当下燃料电池汽车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产品种类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轻型货车(物流车)。现在,燃料电池在专用车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多元化,包括环卫车、洒水车、垃圾车等。
早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就是燃料电池,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比如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氢脆现象(氢脆是指溶于钢中的氢,聚合为氢分子,造成应力集中,超过钢的强度极限,在钢内部形成细小的裂纹),安全问题仍无法有效保证,催化剂、隔膜等关键技术还未取得突破。恰逢动力电池出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便就此转向。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并指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将氢燃料电池纳入重点领域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政策规划的号召之下,吸引了众多国内车企布局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
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的企业,自2001年以来一直坚持在投入,并取得了相关技术专利,还参与制定了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上汽先后推出了多款示范运营的氢燃料大巴车(申沃FCV)、商用车(FCV80)和乘用车产品(荣威950 Fuel Cell)。
在2018年6月,上汽成立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燃料电池领域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不断加快其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进程,并为整个行业提供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及服务。2020年9月13日,上汽集团正式宣布了其氢燃料电池技术战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 以上。与此同时,上汽大通MAXUS发布了一款较为成熟的产品——EUNIQ7 Fuel Cell。
2020年7月28日,广汽集团发布了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Aion LX Fuel Cell,意味着广汽氢能乘用车布局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另外,2021年9月5日,广汽自主研发的首款氢气发动机点火成功,标志着广汽发动机正式迈入“零碳排放”时代。今年的广汽科技日于6月28日举行,当天广汽发布了一台全新氢能概念车:绿境SPACE,以全新设计理念展示了广汽的绿色态度。
2022年7月25日,出自于长安汽车全新的EPA1专属平台架构的长安深蓝SL03正式上市。作为国内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其氢电版车型满氢满电续航里程可达730km。不过,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主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型诸如丰田Mirai、现代NEXO(折合人民币分别约55万元、43万元)相比,长安深蓝SL03的定价明显偏高。但是,从其获得的流量和市场关注度来看,可以说该车背后的象征意义更为突出:代表着一批车企在响应国家政策,储备和展示其氢燃料电池技术。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披露的数据,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2辆和245辆,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13。4%;1-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增长明显。
此前,工信部在8月10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2年第7批),从车型来看,仍以商用车领域的车型为主。其中,FCV车型共30款,同比增加67%;各车型上榜数量较均衡,专用车第一,有9款,物流车、重卡和客车数量分别为8、7、6款,相较于上个月,都有所提升,其中十余款车型由河南以及非示范城市群企业配套。
其中,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在推广燃料电池的应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五大城市群统计口径,2022年7月,受亿华通的高出货量推动,北京示范城市群落地量最多,为372辆;其次是上海城市群,积压车辆逐步释放投运,落地量为134辆;河南、河北城市群分别为129和128辆;当时政策尚未出台,补贴细则未落地,受此影响广东城市群的落地量为55辆。
目前来看,是燃料电池车辆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但是,氢能技术链条长,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不少,主要环节包括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重点涉及领域包括交通、工业等。不过,回顾我国纯电动汽车从起步孕育到现在高质量发展的整个历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比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滞后约10年,目前仍处于产品导入期,正在进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但总体来看,燃料电池乘用车还处于研发验证阶段。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我国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的发展目标。同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等3个城市群被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而后在年底,河南、河北两个城市群也得以获批。
现有5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一共涵盖了47座城市,纵横交错,显示出各地都在深化对燃料电池产业的布局态势,无疑将持续助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本文为每经号作者或机构在每经APP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每经APP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