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是北京城和长安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内城是军队、官府等具有官府性质机构所在地(清朝时是驻京八旗居住的地方),本质上是起到防守、协助皇城的作用;皇城自然是皇帝和后宫妃子居住和朝廷办公的地方。
北京城平面图告诉我们:
1、内城是皇城的四倍大,作用是军事防御,守卫皇城;
2、外城只是起到辅助内城和皇城的作用,且面积比内城还小
3、内城9个门,其中有3个门必须攻破外城才能接触到,因此防守重点在于不和外城接触的6个门。
在看看隋唐的长安城。图为隋朝长安城(和唐朝长安城变化不大)
和北京城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没有具有军事防御的内城。
1、攻破玄武门就可以直入皇宫;
2、除了皇宫就是街坊,即北京城的具有商贸功能的外城;
3、没有军队驻守的内城,就意味着军队只能驻守在城外,如西汉的南北禁军、细柳营等地;同时也意味着皇宫内只有少量的御林军,不足以抵挡几万人的兵马。
1、北京城有比皇城4倍大的内城,驻扎大量军队,担任军事防御职责;长安城城内只有皇城有最多几千人的士兵,担任防守职责的军队只能在长安城外驻防——击败这些城外驻守的军队,长安城不攻自破。因为街坊无法承认军事防御功能,皇城几千兵马,没有办法防御整个长安城。
秦汉隋唐时期出于文化和武力对外扩张时期,不是怕别人来打,而是考虑怎么打别人。作为进攻方,自然不需要去考虑怎么防守自己的首都——这是挨打方考虑的问题。进攻方的首都,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显示自己的实力强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北京城的防御功能,从金国定都北京就注定强化军事防御的功能。
下面是《大金国志》对蒙古攻打金首都燕京时损兵折将时北京城防的记录:
“初,忠献王尼粘罕有志于都燕,因辽人宫阙于内城筑四城,每城各三里,前后各一门,楼橹城堑悉如边城,每城之内立厫仓、甲仗库,各穿复道与内城通。时陈王兀室及韩常笑其过计,忠献王曰:「百年间当以吾言为信。」及海陵炀王定都,既营宫室,欲撤其城,翟天祺曰:「忠献王是开国社稷元勋,措置必有说。」乃止。命京城富室迁入东子城,百官家属入南子城,宗室保西城,戚里保北城,各分守兵二万,凡市廛小民听其犇避。”
这一仗应该是成吉思汗作战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大军死伤甚众,退屯于南顺门”
“夜,遣百户数十人劫大军寨,杀伤甚众”
最后逼迫成吉思汗不得不接受金朝提出的议和。
忽必烈建造元大都时,自然不会忘记当年蒙古攻打金燕京的这一战。朱棣扩张元大都时,除了继承原有的军事功能,更进行了防御提升——原本的元大都城墙只是夯土,并无外砖,朱棣建造北京城时,用大城池砖进行内外包住夯土,更提升了城墙的抗击能力。
朱棣强化北京城防御能力的目的有二:
1、朱棣是起兵夺位的,自然要预防日后他人起兵夺位,稳固的都城是阻止再次靖难之变的可靠因素;
2、蒙古实力依然强大,定都北京需要防御蒙古人的进攻。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